父親的樂齡計畫書圖片3 

父親77歲,早年退休後在小學與寺廟裡當義工,幫小朋友介紹歷史故事與在廟裡協助鄉村百姓寫字或解籤詩。

近來身體不適,家人鼓勵他別停下來,得四處走走,人只有動的狀態下,元氣才能源源不斷。

 

有天,他告訴我,感覺自己的大腦和記憶力不斷退化,連生活都有些意興闌珊,總提不起勁。

家裡兄弟姊妹怕是老年癡呆,正商量著對策…….。一天下午,父親來電告訴我,他想到一個鍛鍊自己大腦的方法,方式類似我大學裡帶學生做專題的模式。

父親說,他是在看布袋戲時,看著同樣事件,在不同時代演變著,並在一起做比較也頗有趣味。

想到,興許他也可以這麼做,讓自己逐漸退化的大腦活絡…..,甚至有生之年可以重尋一些記憶足跡。

我父親的樂齡計畫書如下,這是他用來活化鍛鍊自己大腦的方法。

他說:

政府善待65歲退休長者,所以交通費用低廉或者免費,所以他決定一天一鄉鎮一食物,記錄過去與現在的差別。

意即他前一天事先規劃出路線和想比較的食物,天亮後即刻執行。

所去的鄉鎮或食用的食物,必須是早年曾經去過和吃過的,他想比較這幾十年來的變化,如這些鄉鎮的生活狀況、街道乾淨度、食物的口味變化、價錢物價….

同時在飲食過程與當地百姓閒聊,大致知道這一城鎮數十年來較大的改變。回家加後稍做簡單圖表紀錄。

他說,這是另類的文化變遷史,歷代同樣事件在不同時間演變後的比較。

加上他這項計畫又可以串連過去已經模糊的記憶。很多村落仍是交通不便,他帶著拐杖與開水,一步一腳印地尋找過去足跡。

一天下來也有著足夠的運動量,且年輕時曾經四處遊走工作或販售過物品,如今幾十年後再舊地重遊,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尤其生活的大幅改變,訪談閒聊中不少往事唏噓。

這讓一成不變的銀髮生活開始變得趣味而有成就感。原本退化的厲害的大腦,好像止步了。

走了一個月,他開始邀請他童年時代尚存的老友,一起用雙腳紀錄曾經熟悉的過去與陌生的現在,日子也逐漸變得活潑起來。

我鼓勵他,將這個歷程當成遊戲,也許有機會時可以再入校園,跟小朋友們分享一種變聰明與增加未來可能性的生活經驗。

我們的政府推著長照2.0的美意,但是內容都是設定:老了,只是延命,少了建設的延續。

但是我父親的樂齡計畫書,卻是另一種積極的生命延續,再也沒有一種城鄉變遷的田野調查比他們更真實,他們的心得會是研究台灣歷來城鄉變遷史改變的學者最想要的資料。

然而政府和民間,沒有正向積極的去善加利用,只是將老人設定成------是社會得付出龐大成本的一群存在,十分可惜。

從我父親身上,珍貴的學習到,生命必須靠自己自救,人老病痛,眾多機能身不由己,但是因為如此,所以更不能消極的等死。

活著,必須有意義,長照提供的,應該是刻意積極的養護,而不是消極的治病與送終。

圖片4圖片2圖片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