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3027631a

說起普洱茶,我總愛用四字形容:耐人尋味。

先說說普洱茶的一則傳說。

早在清乾隆年間,雲南普洱城內有一濮姓莊主做的團茶,被普洱府選為每年的朝廷「貢茶」,有一年由少莊主負責運茶進京納貢。當年春雨持續,採摘毛茶來不及曬乾便急忙壓餅、裝馱,一路從普洱到昆明、北京,千里路遙耗時三個多月。由於那年春季潮濕夏季悶熱,馱運到京師的團茶經過高溫悶濕,竟由原本製好時綠中泛白的青茶餅變成褐色茶餅。濮少莊主發現自己把貢品搞砸,這禍可是大罪,搞不好還得誅連家族。就在悲劇要生的時刻,幸好客棧小二阻止了要尋短的少莊主,而識茶的掌櫃還發現這轉變後的茶滋味要更上一層樓,終還是將這燜熟變色的茶餅朝貢。時各地貢茶齊聚,乾隆聚朝臣鬥茶,見此茶餅圓如三秋之月,湯色明亮紅濃,猶紅寶石一般嬌貴迷人,十分欣喜。加上茶湯入喉綿爽溫潤,如輕風拂過綢緞般滑軟,直落腹中,大讚「此茶圓如三秋皓月,香於九畹之蘭,滋味這般美好。」終賜名「普洱」。此後,濮莊主與普洱府的製茶師,根據燜熟餅茶的工藝,發展出了普洱茶的製程,其他普洱府茶莊也紛紛效尤,代代相傳,不斷發揚光大。建立起「皇宮夏喝龍井,冬飲普洱」的時尚傳統,成為後人品飲追逐的茶品。

故事中的茶餅因為透過加濕、加溫,所以應該比較接近現代所稱的「生餅濕倉」方式。

伴著這美妙傳說下的豔紅茶湯,認識普洱茶這趟路,我走了十又五六的年頭。

記得那一夜新竹刮著七級冷風,朋友仙人來電邀約,想拜訪一位住峨嵋鎮山上的素人陶藝家。一行人夜行貨車在摸黑的山路上攀爬,車子踉踉蹌蹌在產業道路上蜿蜒蝸行,待抵達藝術家的自造磚屋,已是入夜十一點多,只見磚屋旁搭建了一座有點斜坡的傳統登窯。好客的主人已為我們準備了茶點,盤碗造型樸拙新奇,釉料、用色、質感的表現不同一般,尤其玄關旁的大型水方,柴燒落灰彷若山嵐煙霧,雖素雅卻盡奪光彩。正當我專注欣賞著架上的創作時,主人端來琥珀色茶湯,滋味與我經常飲用的高山茶截然不同。

「這茶湯搭配峨眉的茶葉燻蛋,入口特別香甜。」女主人客氣招呼。

當年並不識茶,初看杯中湯色本以為是「東方美人」,但是口感滋味全然不同,且水落肚田馬上多一股暖意,內心如卸下厚重行李般舒活解放,然疑問的是並沒有東方美人的特色蜜香。

「這是不同的東方美人麼﹖」我禁不住要問。

窯主遞給我一小罈瓷甕,「這是雲南的宮廷普洱散茶(又稱女兒茶)。」黑條狀的散茶帶點兒紅金色的霜。看他再次抓了6~7公克的量放入僧帽型紫砂壺內,再次示範這茶的沖泡。見他迅速將熱水注入壺中,俐落沖洗茶葉,不斷以熱水澆灌壺身,約莫將茶浸個十秒而已,便倒出,玻璃公道杯裡搖晃著鮮紅棗乾的色澤,我驚艷於湯色閃亮著的美麗。

重新啜一口,這回沒有茶點的干擾,本期待會有甘醇的口感,然,沒有驚喜!只見在側的朋友,將茶水小口「呼嚕」吸入,讚不絕口!

「看,這茶多滑潤,樟香味豐富。」看著朋友陶醉的模樣,有些搭不上線。不死心再飲了一杯,依舊悵然若失,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兩人閒聊著雲南普洱的資訊。心想,這樣的茶品竟要價五位數字,傻眼!才轉念,一股仙草的甘爽感開始在喉間滋生,齒頰漸生津,呼吸中甚或滲透著絲絲荷花香味,原來這茶精彩處在其絕逸的後韻。一如口嚼吳寶春的老麵麵包,沒有華麗外表,初聞不甚香,但嚼後麥香味不斷,一口接著一口,越嚼越香,有如踩踏在稻香村田埂旁的欣喜,滿足幸福到無法停口。

那一夜茶水倒入柴燒的結晶品杯裡,一群人凝神聽著這陌生的茶知識。端瞧茶汁的剔透油亮,輕洩入因窯變而身染火痕的柴燒杯中,別具一分靜謐深邃的鎏金歲月,這老琥珀色茶湯與矮方形柴燒杯所組合出蒼古華美的深沉凝斂,譜出異常協調的視覺美,至今難忘!

又上了一課,喝這種有年紀的茶品,該先把自我對茶的主觀放下。品普洱,不著重在第一口的激情,而是一口接一口、一杯續一杯間口腔、嗅覺、味覺的轉彎變化,在一次次的品賞回味餘韻中,延長了普洱茶因時間沈潛所釀運而出的精緻震撼價值。

從此「普洱茶」與我結了緣。

此後在坊間見到「普洱茶」的資訊,總多留一份心思。緣分一直在時間長流裡緩慢薰行。

普洱茶的表現是一種很有深度的美,我不願用典雅的淑女的形容來一筆帶過,但它確實不似青春少女般搶眼。普洱茶的美好必須要經過時間的催化方得無比的豐采。

欣賞一種上了年紀的茶品,青春洋溢芬芳四射不是它的強項;一件有了歷史的古董,不該希冀它閃亮驚奇榮耀美麗;面對數百年古樹,該感動的是它盤纏錯節的豐富姿態。面對普洱茶,一種用歲月喚醒人們味蕾的茶品,不該冠以台灣茶嚐鮮的想像力。一如肉類,市場要求鮮肉鰚美,但面對熟成肉品,該重視的是,當蛋白酵素慢慢崩解肌肉的纖維後,更濃密集中的軟柔肉味。老饕們眷戀的,是那種肉的表層氣息雖像枯朽乾木,但如獵物般野性氣息所幻化出的強烈肉味,卻超越新鮮時的綿柔有勁道。更如嚐乳酪般,那微酸發酵的陳氣味直搗腦門,非新鮮乳品能凌駕。

小顏妹平日偏好樹頭鮮甜,但老陳的茶品飲來發汗淡定心情。茶老帶練,多了股茶魄,不同於活體生命當下的期待,當令茶品,多了一股活潑奔馳跳躍的陽光滋味。普洱茶是一款與眾樂樂的茶品,在茶湯裡照見美麗的傳說與血般的誓言,尤其飲後一時半刻,源源不斷的雙頰生津,通體暢快舒活,使聆聽茶山古樹呢喃變成生活享受!

在通風適溫的儲藏室裡,一筒筒、一甕甕普洱,在金錢廝殺的刀光劍影下,那溫柔伴我獨得一分痴狂,守著又數十年後,這豔紅茶湯又會如何轉化?為這傳說,我等!

 

 

顏妹小叨絮:普耳茶有分散茶、沱茶、和餅茶等成品型態。市場上一般是以餅茶為最主流,而經驗上則比較不推薦散茶,因為普洱茶的許多風味是經由長時間在陳放環境中的缺氧後發酵,散茶會發酵過快,不利日後的陳放收藏。

顏妹小叨絮:普耳茶亦有分生茶(青餅)、和熟茶(熟餅)的兩種主要類型,而商家對普洱茶的陳放技巧上又有乾倉(乾燥的儲藏室)和濕倉(高濕度且燜熱的儲藏室,甚至會對茶餅適度潑水)之分。最正統的陳年普洱是普洱青餅以乾倉儲放方式陳放一二十年以上的產品。小顏妹的經驗是青餅要經過十五年以上的陳放才會有較好的轉化效果。

顏妹小叨絮:啥是普洱熟茶?其時說穿了就是將生茶的散茶採用類似做堆肥的方式渥堆發酵製成的,差別是做熟茶要將溫度控制在60度以下,做堆肥則會讓渥堆溫度超過80度。熟茶渥堆發酵過程一定會發霉,通常是四~十種霉菌茲生參與發酵而抑制雜菌,然這些霉菌裡通常沒有帶毒性的黃麴霉。所以剛做好的普洱熟茶一定有類似堆肥發酵的刺鼻味,建議熟茶至少要再陳放6年以上會較適飲。基本上陳年熟茶和陳年生茶的味道走向是天差地別的,但是都會有轉化的特質,只是青菜蘿蔔人各有所愛。小顏妹個人較不欣賞普洱熟茶,那渥堆的環境還真是不咋樣衛生。

顏妹小叨絮:不建議嘗試以濕倉方式陳化的陳年普洱,濕倉的環境非常符合黃麴霉茲生的條件,有時霉菌是長在茶餅內部的孔隙中,不易鑑別。以濕倉方式陳出的普洱茶和乾倉方式陳更久的味道效果很接近,朋友購買時要小心,原則上十年內的乾倉陳茶不會有太老的表現,僅供參考。

顏妹小叨絮:普洱熟茶的製作技術是1970年代才問市的,所以若有人標榜50年甚至百年的普洱熟餅,僅管一笑置之。

顏妹小叨絮:普洱茶的儲藏宜封宜暗,也就是說不要放在開放空間以免吸收雜味也避免氧化太快,也不適宜照光以免變質,同時也不宜抽真空或置入冰箱。大陶罐是最普遍的儲藏容器,非立即飲用的茶餅不要拆解成小塊存放以免轉化過快。

顏妹最後的叨絮:醒茶是欣賞普洱茶很有趣的一道步驟。陳放的普洱要飲用前最好提早1~2個月將要品嚐的量解塊置入陶罐或其它無味道的密閉容器裡保存,醒過的普洱茶會有較溫和且滑順的口感,澀度也會降低,但不宜直接置放在開放容器中醒它,否則連甜味和最重要的回甘喉韻也會打折扣。玩醒茶就當成和普洱茶玩遊戲,和紅酒的醒酒步驟可謂是異曲同功。

 

P3027643aP3027632aP3027640aP3027641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cepeace 的頭像
    gracepeace

    小顏妹部落格

    grace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