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_9420a

 

「君不見人間九曲紅梅香,顧渚紫筍夯、江山綠牡丹翠、安溪梅占甜、南京雨花俏、白芽奇蘭稀、金壇雀舌紅、蘇州碧螺帝王春、宜賓川紅后妃貴、雁蕩毛峰文人書、太平猴魁商賈落、桐城小花獨自芳、潮安鳳凰水仙驚艷長,轉身,西澗春雪嫩、紅安天臺翠峰冷、詔安八仙遠、牟定化佛煙、永春佛手強、峨眉竹葉青、大紅袍下時時險、鐵羅漢中濃密情、水金龜裡遇楓林、白雞冠裏當歸臉、武夷駿眉延壽長……,回首,梨山雲霧醇、文山包種清、東方美人氣悠長……。」

 

這天下午陰雨,到台中找聞哥嗑茶,適逢他編了這闕 「不夜侯贊」。大陸名茶不下千百種,其中名稱為「俊美」的茶品,經聞哥隨興排組後,竟也一紙燦爛。

 

「聞哥勒,怎爬了趟黃山,文采便發光啦,連不夜侯的雅號都唱出來了。」外子和聞哥向來不假辭令,見著對方總忍不住互虧。

 

「無聊,無聊而已!」他老兄仍慣露著招牌的喜感笑容,七分是微笑老蕭,三分倒有隋唐的影子。他常形容自己,能喝世間百種茶就是大幸福。所以,茶湯下他的笑容,任何人看了都會覺得身心舒爽。

 

聞哥嗜茶比我尤甚,在茶葉上的開銷驚人,外子曾挖苦他說乾脆開間茶工作室,賣點茶葉平衡開銷。

 

「使不得,千萬使不得。我這俗人,難得沾上一點喝茶的雅興,若是又將生意經擺在茶盤上,豈不是將我骨子裡的俗氣逼出台面。垮不了的,就那麼點興趣。別人買輛車的本,夠我買茶喝到老死,垮不了的。」為了茶本,聞哥年過半百依舊腳踏車代步,一次,他竟騎著洛克馬到新竹找我們倆。

 

「你這茶詞裡有多少茶品還沒喝過啊?」我好奇。

 

「多著咧!這詞寫下的是自己心願及經驗。像太平猴魁已見識到,但桐城小花,不幸槓龜。到黃山附近打聽才知道,這桐城小花產量少,連同是安徽省的多處茶行,都沒聽過。恐怕得到到桐城縣城找,或是託人購買。那猴魁的茶乾壓成綠扁條長型,乍看不像茶葉,長度有小指這麼長……。」聞哥筆劃著他的小指頭形容著,有生意人炒作,果真較容易買著。

 

「猴魁屬大葉種的綠茶,葉片薄而綠,葉面沒明顯的主脈,這特色不容意仿。但味道沒龍井柔,炒青味明顯,回甘失色。倒是帶了點品質不錯的「金駿眉」,來邊泡邊聊。」 聞哥講了滿紙在黃山附近找茶的事,他第三趟去爬黃山,特地空出兩天行程找茶試茶,結果竟是添購了福建的特殊紅茶。

 

「金駿眉?不是喝過嘛,就是那種細細的嫩芽上布滿金色細毛,號稱一斤裡有五萬多索嫩芽,沖出的湯有濃濃的桂圓和蜜棗香氣唄。」

 

「對,對。就是由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變化出來的金駿眉,這次行經杭州茶行老闆特別推薦,以前對這茶沒啥感觸,沒想到這金駿眉是帶著傳奇故事出生的。」

 

聞哥邊聊邊燒開水、備茶具,我們一起喝茶向來不講究形式,簡單蓋杯沖茶,用玻璃茶海賞湯色。聞哥從50公克裝的紅色古典茶罐子裡拈出一搓熟悉的細條茶乾,茶乾上閃著黃金屑光澤,就是這種黃金芽的賣相和特殊桂圓香,匹配了上流達官巨賈的貴氣,造就一罐50公克茶,要價千元人民幣以上的市場行情,非熟悉門道者尚被拒絕門外。金駿眉繼普洱茶、大紅袍之後,第三波在內陸被大肆炒作的特殊茶品。

 

普洱茶與大紅袍都是歷史名茶,容易炒作話題,然金駿眉卻是2005年試作,2007年才正式上市,一路崛起,威震歷史名茶 「祁門紅」 、「滇紅」,聽說還有從雲南鳳慶的茶料運到武夷山桐木關,偽裝成金駿眉牟取圖利,就像一堆安徽江西的綠茶運到杭州仿冒成獅峰龍井一般,這不能不說是一則傳奇。聞哥繼續演義著他聽來的傳奇。

 

「金駿眉的產生是北京的張、閻、馬三位茶商在2005年時向桐木關的「正山茶業」建議,試作單芽採製的「正山小種」紅茶,目標是北京市的高端紅茶消費市場。當時正山茶業的負責人請廠裡的資深師傅粱駿德試驗改良正山小種的製作方式,以符合單芽茶菁的製作, 2006年完成改良,直接商品化。原本的正山小種製作需要松枝煙燻,他們五人討論改成不作煙燻製程,口味上較符合高端消費者的偏愛。後來給新茶取名金駿眉,這「駿」字就是取自製茶師粱駿德的名字,而「眉」字則是取其外型細如柳眉。」

 

聞哥講完這段源由,水開了,掀蓋沖下,細細的黃金茶芽在池中舞動,煞有活力,瞬間桂圓香氣滿盈。紅茶出湯較烏龍快許多,細葉種的紅茶尤甚,首泡約15秒便可開湯,琥珀色的茶湯,較一般紅茶黃透。甫入口、桂圓、紅棗、香茅的香型陸續在口腔裡迴繞,湯味以濃郁取勝,且澀度極低,茶水飽含口中仍品得出淡淡的煙勳味兒。

 

「嗯,這泡要比我去年喝到的要高上兩個檔次。」品到佳茗,我不禁歡欣。

 

外子聽了聞哥講的典故,頗為稱許,附和說:「所以,金駿眉是相當成功的創新成果。照這說法,從問世到問鼎中原,才三年就搶盡大紅袍的風采。台灣最近也創新了一種「蜜香紅茶」,試過,口感上有創新,但澀度不易控制,易帶出不悅的滋味,假以時日若能將滋味的層次提昇到與東方美人互別細緻苗頭,肯定會是一樁佳話。」

 

「大紅袍是打著皇袍的名號炒作,普洱茶則是舉著健康的旗幟哄抬,這金駿眉可是瞄準了大陸高官的口味,果然出了頭。聽說2006年北京那位孫某先以一斤3000多人民幣的成本買下近百斤的金駿眉,帶回北京推銷,隔年孫某帶來重量級的客人鄧琳(小平的女兒)到訪武夷山,福建省領導、南平市的領導,分別搶訂茶了。 2007年金駿眉正式上市,光零售價就要一斤八千多人民幣。同年的正山小種,普遍是一斤一百多人民幣。」

 

「金駿眉、龍井和其它綠茶相同,多數採單芽製作,但金駿眉的芽頭特小,一斤要採五萬個芽,成本奇高,注定要貴,能夯多久就看市場的喜好囉!」

 

聞哥越講越涮嘴:「金駿眉的橫空出世,短短幾年間,桐木村的石泥路已鋪成柏油路,村裡的房子由板壁房變成一棟棟小洋樓,茶農幾乎家家戶戶購置小汽車。那位北京的張某似乎特有眼光,也有文采, 2006年確定茶型後,親手撰寫《駿眉令》,闡述駿眉茶的製作口訣,還將《駿眉令》寫得像歌詞般,分發給桐木村各農戶傳唱。當時村民都有家傳的紅茶製作本事,但是村裡習慣用大茶壺泡茶,一大把茶葉投入大茶壺裡任意泡,顯得茶葉檔次低。張某主動幫茶農們準備工夫茶的工具,小杯小盞,引導他們才文人茶道方式喝茶,塑造駿眉茶的品牌文化形象及沁人的花香與果香滋味。」

 

講到精彩處,聞哥一陣翻找,將他抄來的《駿眉令》讓我們瞧個清楚。這《駿眉令》還制定了金、銀、銅三等級,這等級分別是依據清明、穀雨、立夏不同的採茶時間來區分茶的品等,市面上採單芽尖製作成品叫「金駿眉」,一芽一葉稱為「銀駿眉」。另外還新創「金駿眉冰」(冰茶)和「金駿眉餅」(餅茶)的型式,準備搶攻市場。

 

「當初張某的作法目的是避免金駿眉被壟斷,後來他最遺憾的事就是沒有獨攬金駿眉的商標,2008年製茶師和負責人拆夥,自立門戶,共攬金駿眉的商標。而獲暴利後的五人組也沒往來,套句內陸話,可能有了『矛盾』。」聞哥頓了一下,喝口茶緩緩息。接著他發表他的感想:

 

「這金駿眉的發展是部茶文化的活歷史,回頭想想那些歷代名茶,哪些不是透過歷史名人來發聲,藉助達官顯要代言茶品。差別的是:古時候讀書人有文采,現代的人有傳媒,工具不同而已。我倒是欣賞這北京的張某,有眼光,有文采,又有組織力,這《駿眉令》有朝一日或許會成為重要的內陸茶史料。而我嘛,倒想好好觀察這駿眉的發展,每年打算收一點茶作記錄,觀察它的變化和走向,挺趣味的!」

 

「聞哥能見識到這些聽聞,也算有收穫。倒是之前你對桐城小花特別感興趣,喝過了嗎 ?」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