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8375a

下著雨絲的傍晚,微冷!發哥正為做祭日的父親泡上一壺當令春茶,順便跟亡父聊聊茶園的狀況。發爸在10年前製茶過程裡,因太勞累中風,爾後因心肌梗塞往生,臨終前還交代發哥把他葬在茶園旁,他要庇佑祖孫耕耘的「綠磚」一路風調雨順。中國自來存在祭祖的文化,「祀茶」也是古來有自,但像發哥這樣的將往生父親當成尚存人世邊泡茶邊聊天的方式,倒是首見。

這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適合有故事的人----發哥。

原來發哥家三代在台灣種茶,日據時代曾經因為紅茶批發歐洲而一度中興。1925年,日人從印度引進了「阿薩姆紅茶」大葉種茶樹種子,在魚池鄉一帶試種,恰巧魚池鄉日夜溫差大,早晚雲霧多,加上土質為磚紅土,各個客觀條件都與阿薩姆紅茶原生地極為相似,所以1936年便在魚池設立了「魚池紅茶試驗支所」,負責引進與推廣阿薩姆種紅茶。曾聽發哥說:「台灣目前的紅茶茶樹品種有:阿薩姆(原生種阿薩姆)、台茶七號、台茶八號(改良阿薩姆)、野生茶樹、台茶十八號等五種(台茶十八號別名紅玉,乃緬甸大葉種與台灣野生山茶混種而成,仍屬大葉種,具特別迷人的香氣,紅玉在世界知名紅茶界中算是特殊品種。),其中在台灣以改良阿薩姆和紅玉為大宗。」原來手上這杯沁著天然肉桂味兒及淡淡薄荷香的特殊氣質美女正是「紅玉」,一如其「藝名」充滿著綺麗色澤與紅潤透涼感,紅玉被日本茶葉專家們讚譽為「台灣香」,這神秘紅茶迷人的香氣色調叫人一喝難忘。

「當年老爸因為地緣關係,熱衷於紅茶栽種,更積極參與紅茶輸出,當時家裡的經濟確實比往年都好。魚池鄉的紅茶經營也陸續朝著結合歷史、文化,創造獨樹一格的紅茶文化特色,台灣紅茶一度外銷年產量超過20,000頓,曾光彩繽紛活絡地走了幾年。後來因為歐洲國家為降低成本,大量在東南亞種植紅茶,台灣茶業輸出便陸續萎縮,到2006年,外銷已經剩下不到2,000頓,十分之九的縮減量讓台灣紅茶面臨存亡危機,更多茶農為了生計廢了茶園,改種植短期效益的果園或高山菜圃。那是風光數年的家業蕭條後最掙扎的一年,這麼多茶葉量該怎麼銷出去……?」開朗的發哥蹙起雙眉,停頓許久,認識他多年,從不知「愁」為何物的老友,竟也有黯淡鎖眉的惆悵。

「『將老爸在魚池一帶的數公頃茶園重整,也許經濟利益好些,每季做這麼多茶菁囤在倉庫裡不是辦法!』面對國外的一再銷單、退貨,十分無奈,全家使不起勁,看著高檔茶只能賤價輸出,換不回成本,越想越心酸。」從那一刻起他日日苦思著:如何將一季季盛產的茶葉順利行銷?是改變製茶方式?行銷手段?擴大買賣據點?或者結束這一切重新開端?

「想當年父親與祖父母合力買下一畝畝田地種茶,也曾讓家族飛黃騰達,如今,龐大茶園所支出的人力物力,竟變成壓倒家族經濟的大象。那茫然拿不定主意的日子,生活迷惘。看著左鄰右舍陸續轉業,心理忐忑不安,將來在未定之天,我該怎麼辦?」發哥的無奈我完全可以瞭解,身為一個家庭中的獨子,他肩上扛著家族的傳承責任。

「我心想,這是祖先的產業,還牽涉周邊十多個茶農的生計,現在茶葉囤積賣不出去,是危機,可能也是大轉機,轉型成功的話,仍大有可為!」頂著國立大學學歷畢業的發哥,特別不同家族中其他人,遇上任何困境,他總是能不涉情緒,積極解決問題。堅持用心將茶品賣出的決心,讓他的生活重心一無反顧往前行。

「從06年開始,為了能順利將幾千斤茶葉傾銷,我每天想辦法,求問專家,審慎評估,甚至不排除採綜合(茶園、果園)耕種方式,為這些念頭,我每週十幾個小時跑到大學農業系聽課,希望能藉助自我充實與同學教授的提點,獲得到一些靈感。唉!長這麼大,第一次,我每天睡醒時,都企盼奇蹟降臨。」這其實是段咬牙苦撐的歲月,但憨厚開懷的笑容仍爬滿發哥削瘦的臉龐,他從不覺得辛苦,認為一切的挑戰都是自然給予人磨鍊的機會,只要欣然接受考驗,用心認真解決,自然柳暗花明。擁有大胃王稱號的他,並沒有因為驚人食量而發福,忙碌的工作讓他日夜馬不停蹄。見他達觀的胸懷,不襟令我想到台灣歌者「阿吉仔‧命運的吉他聲」:

淒涼的吉他聲,伴奏著哀愁的歌聲。

孤單的人影,唱出著無奈的心聲。

我比別人卡認真,我比別人卡打拚。

為什麼?為什麼?比別人卡歹命?

多少世人咀嚼著人間悲歌,而發哥樂天坦蕩的生命觀裡,沒有消極哀怨的宿命,將解決困難視為家常便飯的生活態度,讓家業以最自然的方式,迎接挑戰,走向前程。

「我相信努力、用心,耐心等待機會,總會峰迴路轉。有一次在興大上『農業產銷』專題時,聽老師舉例說:『日本人感受純淨,喜喝單純的綠茶;而英國人歡喜濃郁豐富,所以喝加了砂糖、鮮奶的紅茶,這是文化價值觀的差異。』這也許尋常的事例,對我來說卻是久旱逢甘霖。換句話說,只要我多元發展,專研朝各國喜好的趨勢努力,茶產業仍有機會突圍。」他點起夾在食指中指上的香煙,隨口吸吐,抽煙是發哥十多年來的癮病,怎麼也戒不掉,越需要他判斷茶菁、茶湯時,煙癮越大,我曾經疑惑問過他,不怕味蕾被干擾?!他總笑著道「茶歸茶、煙歸煙,平行路,不相干。」也許世間事物真如他的生命哲學般「塵歸塵、土歸土。」將塵世繁雜事物置之度外之外。

07年開始,我努力奔走各茶山,打算聚沙成塔串連一條龍,除了整合多數茶農的茶園,每季保證最低的茶葉收購價外,同時提供茶農們茶園管理課程。一起朝『改善茶園管理』提升台灣茶葉的質與量的方向前進,用穩定高品質與東南亞低價茶葉互別苗頭;其次,擴大銷售範圍,甚至不排除藉『轉運』第三國方式,回銷國外市場,建立品牌提升產品的價值與身份。」看發哥雙眼發亮,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此時的他,其實才從福壽山的茶山頂甫下山,為了作茶,已經一整週沒好好闔過眼。

「累嗎?」

「咳!哪有累不累的事,一切順勢用心做就是,世上哪有不勞而獲的工作。」

「山上茶農們都能接受這種耕種方式的改變嗎?」

「不全然可以,有些人需要再溝通,至於固執不變的,那便不勉強。反正人間世有合有不合的。」對人事淡然的發哥從不強人所難,一切順其自然。

「吾娶著好某較好做祖,結婚這麼多年,灣某信任我,全然不干涉我做啥?我每天一早出門,不是往山上跑,便是北上新竹桃園台北,或南下去到台南高雄,就為了開發新客戶。灣某除了毋甘,看我做的如此賣命,也跟著做起茶葉相關的周邊生意,提供客戶更周全的服務與便利性。」發哥指著茶產中心堆滿的茶貨,裂嘴笑著「灣某經營的事業比我的茶葉還多元勒!」

「我一睜眼,便到茶山、到各縣市行銷茶葉,每天像陀螺轉啊轉!電話講個不停,甚至還跟人借了錢,不斷購入機械,搭建倉庫、冰櫃,還好灣某是商校畢業,把公司一切帳目整理的頭頭是道。」

「當時我真是忙瘋了,種了一輩子茶的老母礙於獨子,雖心疼卻也只能成全,幫忙奔走。」發哥回頭看了立於機械架旁忙著包裝,早已經佝僂瘦小身體的老母忙個不停,眼下透出感恩,這是發哥鐵漢柔情下最真實的眼神。

「她跟著我爸,做了一輩子苦工,如今,又為了孩子,不曾停頓。唉!」

「多虧阿母,一開始我結集十多位茶農依規劃的方式收成,再邀請當地優秀的製茶師情意相挺,透過生產線規格化,接著成立茶產業公司負責行銷。第一年,因為景氣及行銷不如預期,堆積不少茶葉。伙伴中有一半的人想解散另謀出路。第二年,加入茶包及其它茶葉生產,結合過去的紅茶基礎與台灣目前正夯的飲料市場,將不同茶葉做最合適的分配,內用兼外銷,現在每一季都能銷售掉倉庫裡的茶葉。呵呵!茶葉賣光心情就好。」發哥爽朗清澈的笑聲,外人完全猜不透他也曾黯然落淚過。

「我將茶葉產季分成三大範圍,分別管理:春茶、冬茶,一般市場活絡,價格也好,所以著重保住成本及基礎獲利;至於秋茶(九月中旬~十月中旬採收的茶),價格雖不及冬茶,但是透過製程可以變成碳焙口感,市場接受度仍高;至於一般茶園用來剪枝修整的夏茶及六月白(二次夏茶),拿來製作成紅茶或花茶茶包,由於夏天日照足、光線強,有利茶多酚的累積,兒茶素也高,兒茶素是促成紅茶滋味甘醇、豐富的重要元素。若有良好的烘焙技術,其實夏茶可製造出高檔紅茶。所以……」發哥說到專業處,一臉陶醉,眼前活脫脫就是一頁台灣茶葉歷史的奮鬥過程的演說。

「到了第三年,更多的茶農加入生產線線,接著……。四年內我還清借貸,買下現今的住家兼茶產公司門市。」原來生命本充滿彈性,只要進取的求生力仍在,依舊能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迄今六、七年光景,公司已經拿下國內外輸出的大宗訂單,茶葉MIT變成一種品質保證。前年開始,我又想……。」終於知道,人的大腦神經原來越用越靈光,發哥身上,似乎閃亮著源源不斷的綠色創造能量與台灣青壯輩的工作精神。

「這幾年我又再度在茶山忙上忙下,但目的換了,希望集合更多茶農共同走往『無毒』茶葉的道路,同時邀請中興大教授幫我們做茶葉品質認證,進行產學合作,使農民、生產地、茶葉產品到消費者身上都能安全零空窗期,讓農作物跟人一樣有張身份證。」原來這種想法是來自有一回朋友寄了封郵件給他,附件上的檔案是德國農作物的身分證編號情況。湊巧當年發生「起雲劑事件」,社會事件追到大海裡,最後只是輕判了幾個搞不清楚塑化劑是多嚴重的負責人?老百姓依舊不清楚那種食物是安全無慮?發哥立誓自己的茶葉絕對不能出同樣的事,要對社會負責!

「當然,這項難度遠比前兩年教育茶農們茶園管理訓練更難,一年必須三次以上接受興大的土壤抽檢:農藥殘留否?因此不僅管理上需要嚴加控管,包括肥料、用水及茶園周圍環境等都需層層把關記錄,提供檢驗單位參考。當然還需配合不定期的抽檢,為這事,合作的茶農好幾度抱怨委屈,覺得做事綁手綁腳耗時費力,也有伙伴找其它家茶廠收購茶葉,不願參與這項改變。」一貫合則做,不合則不勉強的態度,透過堅定的眼眸,間接表達了發哥認為「茶葉認證」勢在必行的決心。我想,用心堅定意志,義無反顧該是發哥重要的人格特質。

「讓農場品有出身證明是未來趨勢,只有透過層層把關機制,消費者才可以安心享用食品。更何況,提供這種保障證實了MIT的能力,目前東南亞各國叩關的茶品,沒有貿易商能提供如此安全的資料,對於外銷已開發國家市場,相對有利。何況只要持續無毒管理,也可以還台灣一個乾淨無污染的山區。」

「至少躺在自家茶山上的老爹可以嗅聞泥土清新,不必老了躺土堆裡還得跟農藥為伍。哈哈ㄏ!」沒想到發哥能如此自我解嘲,知道他生性樂天,但並不常見他自嘲的幽默。

這些放眼未來的想法出自一位生長山林間的茶農之子,教育成果在發哥身上展現了最佳的詮釋。難怪去年年前某家茶葉被驗出農藥殘留時,發哥的茶產銷公司早就賣光茶葉,樂著等過年,連春茶訂單都是接連不斷。

發哥的故事,不曾被記錄在任何台灣茶書中,但樂觀向上的努力奮鬥的過程,卻為台灣茶山留下一頁感動的傳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cepeace 的頭像
    gracepeace

    小顏妹部落格

    grace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